2022年上半年宿州市經濟運行情況新聞發布會

發布人:市統計局總統計師熊振娟
參會媒體:拂曉報|宿州廣播電視臺|中安在線|宿州發布|宿州發布網
訪談時間:2022年7月29日
發布地點:宿州市新聞發布廳
發布單位:宿州市政府新聞辦
訪談摘要:發布2022年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
發布會圖片
發布會視頻
發布會詳情
會場
主持人: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好!歡迎各位出席本場新聞發布會。今天我們邀請到宿州市統計局總統計師熊振娟到會,向大家發布2022年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今天到會的媒體有:拂曉報、宿州廣播電視臺、中安在線、宿州發布、宿州發布網,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到來。
首先,請熊總作情況介紹。
市統計局總統計師熊振娟
熊振娟:
今年以來,面對日趨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和國內疫情頻發帶來的多重考驗,全市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黨委政府決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嚴格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推進,政策效應較快顯現,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總體保持平穩,穩中提質,呈現較大韌性。
根據地區生產總值統一核算結果,上半年全市生產總值 1111.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3.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145.4億元,增長 4.8%;第二產業增加值400.7億元,增長3.3%;第三產業增加值 565.1億元,增長3.0%。
一、農業生產持續向好,夏糧再獲豐收
上半年,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1.1億元,按可比價計算,同比增長5.9%。從種植業看,夏糧實現“十九連豐”,總產量278.7萬噸,同比增長1.6%;蔬菜產量110.6萬噸,增長4.8%。從畜牧業看,生豬累計出欄236.3萬頭,增長11.0%,畜產品總產量40.5萬噸,增長9.4%。其中,肉類總產量28.7萬噸,增長12.0%;生牛奶產量增長0.3%;禽蛋產量增長3.4%。
二、工業生產持續向好,各領域增勢良好
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4%。其中,高技術工業增加值增長15.1%;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0.6%。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18.6%,制造業增長5.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2.3%。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增加值增長18.5%,股份制企業增長6.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8%。分行業看,農副食品加工業、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橡膠和塑料制品業分別增長40.7%、11.3%、37.8%。
三、服務業逐步恢復,生產性支撐有力
上半年,全市規上服務業繼續恢復。全市規上服務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75.8億元,降幅比1-5月份收窄2個百分點。從行業看,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衛生和社會工作分別同比增長71.1%、27.8%;新興服務業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分別增長11.2%、11.1%。
四、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長,基礎設施投資增長較快
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1.2%。分產業看,第一、二、三產業投資分別增長36.2%、18.3%、8.2%。其中,新開工制造業投資增長28.1%;民間投資增長9.3%;工業投資增長18.0%;技改投資增長14.8%;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6.6%。
五、消費市場承壓恢復,基本生活類商品平穩增長
上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34.1億元,同比增長1.4%。分城鄉看,全市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85.1億元,同比增長0.9%;全市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49.0億元,同比增長3.0%。從商品類值看,部分基本生活類商品保持較快增長,糧油食品類、飲料類、日用品類分別增長19.2%、16.5%、4.5%。全市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5.1%。
六、財政金融運行穩健,保障能力充分發揮
上半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8億元,同比增長5.6%;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72億元,增長8.4%。其中,一般公共服務、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住房保障支出分別增長24.3%、13.9%、15.1%。6月末,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3333.5億元,增長12.1%;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2957.8億元,增長15.6%。
七、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縮小
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68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67.2%。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36元,同比增長5.1%。其中,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90元,同比增長4.0%;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666元,同比增長5.6%。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為1.96,比上年同期縮小0.03。
八、保供穩價取得成效,物價保持在合理區間
上半年,全市居民消費價格指數101.7%,比全省平均低0.2個百分點。分類別看,食品煙酒、衣著、居住、生活用品及服務、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娛樂、醫療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務較去年同期分別上漲0.7%、2.4%、0.7%、2.0%、7.0%、1.6%、0.5%、1.4%。
總的來看,上半年,我市努力克服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響,扎實推進一系列穩經濟政策,全市經濟基本盤保持穩定。但也要看到,外部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6月底以來我市突發疫情對全市經濟帶來新一輪沖擊。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按照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斷鞏固經濟穩定恢復的基礎,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主持人:感謝熊總的情況介紹,下面是記者答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在提問時先通報所在的新聞單位。
記者:熊總,您好!從發布的數據看,上半年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克服了疫情影響,展現出較強的韌性,請問我市經濟的韌性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答:謝謝您的提問。今年以來,面對國內疫情多點散發,市委市政府堅決貫徹落實“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不折不扣確保穩增長政策落地落實。上半年,全市經濟承壓前行,主要經濟指標運行在合理區間,可以說我市經濟發展韌性不斷增強,這種韌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主要指標持續向好。上半年,全市GDP增速比全省快0.3個百分點、居全省第8位,皖北六市第1位。工業、投資、消費、進出口增速均快于全省、居皖北六市前列。其中,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快于全省0.8個百分點,皖北六市第1位;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快于全省1.6個百分點,皖北六市第1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快于全省1.7個百分點,皖北六市第2位;進出口總額增速快于全省20.5個百分點,皖北六市第1位。
二是經濟結構優化夯實韌性。新興產業比重提升。上半年,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幅比規模以上工業高8.7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由去年同期的7.5%提高到8.0%;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幅比全省高4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由去年同期的16.6%提高到18.4%。新業態表現良好。上半年,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科技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同比增長11.2%、11.1%,明顯快于規上服務業增速;通過公共網絡實現的商品銷售額同比增長15.1%,高于限上消費品零售額14.4個百分點。
三是新增動能成長積蓄動力。新登記市場主體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市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58546戶,同比增長40.4%;新增新開業“四上”企業59戶,比去年同期增加14戶,同比增長31.1%。制造業投資增長強勁。上半年,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17.5%,高于全部投資6.3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53.4%、裝備制造業投資增長35.3%。項目建設掀起新熱潮。上半年,總投資5000以上項目597個,同比增長16.1%,完成投資額同比增長20.8%,邁瑞醫療、宿固高速公路等一批大項目、好項目開工建設。
四是兜底保障穩民生。聚焦就業保障,用工需求服務,出臺《就業促進行動實施方案》。上半年,全市城鎮新增就業1.68萬人,完成全年計劃的67.2%,比去年同期增加0.28萬人,實現了時間過半、任務超半;政策措施初顯成效,精準施策穩企業,出臺《宿州市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實施方案》。上半年,全市35個工業行業大類中,23個行業增加值實現正增長,行業增長面65.7%,基本保持穩定;保供穩價力度加大,市場價格總體穩定。6月份,全市居民消費價格環比持平,在食品煙酒價格中,鮮菜價格下降10.2%,水產品價格下降5.8%,蛋價格下降6.0%,鮮果價格下降12.3%,居民基本生活物資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
總體看,上半年,我市經濟總體平穩,積極因素不斷積累。但同時也要看到,6月底以來我市突發疫情,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新一輪沖擊。下階段,要加快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有效推進復工復產、復商復市,全力克服疫情影響,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
記者:李隊,您好!剛才發布了2022年上半年全市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數據,其中城鎮同比增長4.0%,農村同比增長5.6%,請問您如何看待城鎮和農村居民收入在今年的復雜環境下取得的上述增長幅度?
答:謝謝您的提問。今年以來,市委,市政府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兩個大局,堅持以項目拉動促進工業提升。上半年,在統籌疫情防控的基礎上,經濟取得了較快發展;民生方面,2022年實施了20項民生工程,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這都為城鄉居民增收提供了有力支撐和堅實的保障。
一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4.0%增長,高于GDP增速,表明經濟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生。二是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長5.6%,增速與全省持平,在皖北六市排第二位。農民收入增長主要受益于市委市政府深入推進“兩強一增”行動,圍繞促進農民增收持續發力,將各項惠農政策落實落細,不斷拓寬農民增收新渠道,上半年,我市農業生產形勢也很好,這都有力促進了農村居民收入增長。三是從城鄉數據對比來看,農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鎮1.6個百分點,城鄉收入倍差由2021年的1.99縮降為1.96,表明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
主持人:謝謝各位記者的提問,感謝各位領導的情況介紹和互動交流。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